激光平台-线上自动报价-激光加工-公益-艺术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纳米“黑科技”赋能传统制造业 一块“胶布”能点亮6个数码管

发布时间:2019-10-24 21:43

今天(10月23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在金鸡湖畔开幕。1场主报告、16场专业论坛,4个专题展、500余场行业报告,22名国内外院士、200名知名企业高管,8个企业与国家展团、27个国家、1600多家纳米技术相关企业参展参会……沉甸甸的数字背后,宣告了已经“十岁”的纳博会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规模最大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领域国际性展会之一。在本届纳博会上,除了展示各自的“黑科技”,更多企业将重心放在了上游技术、材料的交流上,希望通过分享技术的创新,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引力播

22名院士组成“学术天团”

诺奖获得者开讲石墨烯

历史学家根据人类使用的材料,将人类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信息时代等阶段。石墨烯作为碳的一种特殊形态,或许为人类打开了迈向“碳时代”大门的可能。今天(23)开幕的纳博会上,石墨烯之父、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带来的《石墨烯、二维材料及其他》主报告,对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科研和应用前景做了分享。

“纳米技术可以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小到手机听筒、镜头,大到飞机、火箭,所以纳米技术应用不是只要做出可以用的产品,而是从现在到未来的创新投资。只有做好学术研究,才能夯实上游核心环节,支撑起各种新兴产业。”报告中,安德烈·海姆提出了自己对纳米技术的看法,表达了对石墨烯科研和应用前景的乐观态度。而包括海姆在内的22名中外院士组成的“学术天团”,此次将学界、业界的目光牢牢聚焦在金鸡湖畔。

与往届相比,本届纳博会顶尖专家的数量有所攀升。22名国内外院士中,国外院士10名,国内院士12名。16个专业论坛邀请了267名学术界嘉宾、124名企业高管,多场专业报告围绕行业最新研究和应用情况开展,一场场“头脑风暴”将为传统行业的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引力播

吸收手电筒光能点亮6个数码管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柔性电池引关注

每平方米仅重169克,可弯曲、可折叠又不易碎……今天 的展会上,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高效柔性多结太阳电池备受关注。为了展现这一纳米材料的柔韧,工作人员把一张看起来像“胶布”的柔性电池粘到了矿泉水瓶子表面,并用导线将其与6个能通电发光的数码管连在了一起。“粘在瓶子上是为了展示它的柔性。”说话间,研发团队成员龙军华用一个小小的手电筒照向电池,几秒钟后,6个数码管同时亮了。

“我们对现有刚性太阳电池进行改造,改变了其质地脆不易运输的短板。”龙军华说,这款柔性太阳电池采用简易低成本的衬底剥离技术,将刚性太阳电池的有源区转移到超薄柔性衬底材料上,实现太阳电池的柔性化,使重量轻了数十倍。相对于目前学界柔性太阳电池只能做到1平方厘米的面积,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太阳电池规格已经能达到4寸。“ 市面上商用产品的光电转换效率只有20%,我们达到了33%。未来,这一数字有望达到36%。”龙军华告诉记者,这一产品未来在航空航天、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可“大显身手”。

一张纳米湿巾擦擦挡风玻璃,玻璃上雨水光溜溜往下滑,一颗水珠都挂不住,无论雨雪天、大雾大风天,视线都毫无阻碍。展会上,由深圳一家企业带来的纳米防雨/防雾湿巾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据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这款湿巾的纳米分子破坏了水珠的粘力,使其无法附着在玻璃上。据悉,参加本届纳博会的展览的企业超过1600家,其中知名企业超160家。此外,国家纳米中心、国际伊比利亚纳米实验室、第三代半导体企业展团、胜科纳米展团等众多机构、企业也组团参加。

引力播

今年前9月实现产值564亿元

新增98个项目“吸金”50亿元

今年1月至9月,园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实现产值564亿元,自主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2%。新增纳米技术项目98个,涵盖微纳制造、第三代半导体、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纳米健康等4个细分领域,投资额近50亿元。与前些年相比,园区今年的纳米技术应用呈现出产业规模高速发展、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国际交流合作频繁等特点。华兴源创正式挂牌成为科创板第一股,旭创、感芯微、东微半导体等一大批纳米企业跻身国家和省市相关行业重点企业。

引力播

在突破“卡脖子”技术方面,位于园区的先进微球研究所实现微球材料的国有化生产;汉天下自主开发的微纳制造滤波器,打破国外市场垄断;纳维科技、晶湛半导体、星烁纳米等一批企业攻克技术壁垒,填补多项国内外技术空白。本届纳博会开幕式上,园区特邀院士团队、国家杰青等14个项目代表签约落户,集中展示“园区创新”的力量。

今天,江苏省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伊比利亚(苏州)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纳米应用技术研究院和苏州纳微先进微球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也同时揭牌。作为园区积极创新产业合作模式的最新成果,这4大研究创新机构的揭牌,将高效整合各方纳米技术集成创新资源,聚焦微纳制造、第三代半导体、纳米新材料、纳米大健康四个领域突破技术上游核心,与园区的先进制造业形成融合互动。(苏报融媒记者 董捷 濮建明 文/摄)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